2008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对已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更是如此。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物流费用增加、人民币升值,令原本价格低廉、产量巨大的中国制造优势不再明显。
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当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一份最新的权威资料显示,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在中国所有企业当中占91%,收入占86%,利润占73%。然而随着成本的提升,本处在“微笑曲线”低端的中国制造业形势更加严峻。
原材料价格高涨!
劳动力成本上升!
人民币升值,财政不断紧缩,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出口受阻!
国际巨头兼并加剧!
消费者越来越挑剔!
销售渠道越来越苛刻!
…
越来越多的企业倒闭!
很多没倒闭的企业艰难生存!
…
怎么办?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中国企业来説,现状在面前,维持现状没有出路,坐等几乎没有希望,唯一的出路就是升级。
升级什么?
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全员素质、开拓创新
笔者因有机会往返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授课,感触颇深,暇余之际,对相关企业进行比较,参考类似资料,总结转型比较好的部分企业,认为升级之道,无非以下三大策略
一:降成本、做减法、齐抱团
二:塑品牌、占渠道、打市场
三:搞创新、高附加、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