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知识体系结构里包含:规律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人造知识三大类。
规律性知识是以“道”、“理”为基础,对规律性知识的融通即是对“道”的回归,也是对产生规律的宇宙源头的回归,更是对思维的主体“我”的回归。
经验性知识则更注重对思维过程的总结,即对大脑处理信息的识别过程的感受。
人造知识则是思维过程产生的各种思想、观点、理念、理论、意识等概念化知识。是一个由思维主体到思维过程,并逐步形成向外发散知识终端的过程。(见下面示意图)
人造知识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人造知识就如厂家的产品(见下图),正从生产车间源源不断生产出来。如果我们能知道生产知识的机制、运营程序、设备性能,我们就可以自己加工生产了。只是知识这种产品的生产必须在“思维工厂”,所谓“思维造就思想,思想创造价值”。
另外,我们如果执着于学习人造知识,那将是非常遗憾的事。作为人人都可能是的生产源,人造知识有总量吗?有限的生命能穷尽无量的知识吗?所谓“生之有涯而识之无涯”。肯定不能,那不过在浪费我们有效的生命时间。
但如果我们能探究思维出思想的机制,甚至回归到思维主体的源头——“我”,融通知识,知识必将转化成智慧,我们将大融通而大智慧!那时我们就可以说“人生确实可以只学一次,此言不虚啊!”
这也就是佛法高层次修为进入的“转识成智”,化所有“业识种子”为智慧方便的过程,所谓“大机大用”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