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使命?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这是马克思对使命的定义,他认为使命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客观存在的。
母爱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自然属性所赋予的使命,使她们甘愿承受十月怀胎的痛苦,不畏分娩时的巨痛,普天下的母亲在哺育子女成长的历程中,绝大多数均呈现超常的坚韧意志和超常的牺牲精神,在与子女相处几十载的缘分中,儿女丁点的反哺就会让她们获得巨大的满足。
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训,作为清朝末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个乞丐,因自己吃尽文盲苦头,就将能帮助穷人孩子脱盲视为己任,在三十多中,靠行乞丐修建起了三处义学,购置学田三百余亩,积累办学资金达万贯之多。陶行知先生的短诗《武训颂》对武训的一生做了概括,诗中这样说:“朝朝暮暮,快快乐乐。一生到老,四处奔波。为了苦孩,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公无靠背,朋友无多。未受教育,状元盖过。当众跪求,顽石转舵。不置家产,不娶老婆。为著一件大事来,兴学,兴学,兴学。”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纵观古今中外,人们普遍尊崇的成功人士,多是那些对社会、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这是因为这些人对社会呈现的责任意识,与每个人心灵深处向善、向美的本性发生了共鸣。
有效的使命感对企业的意义何在?
企业经营者投入资金、设备及其他资源建立一个企业,若不能赚取利润,任何向社会责任目标都是空谈;雇员到企业里通过付出劳动,贡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智慧,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企业经营者和员工之间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体现在只有共同支起一个平台才能获取各自所需,对立面体现在经营者想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员工则想获得更多的报酬。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使劳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工业社会中,雇员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视地位,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社会里,企业间的人才争夺,使人力成本日趋增高,同时,雇员自我意识也日趋强烈,对工作有了更丰富的要求,变得更看重自我的发展以及自身的社会角色,于是企业经营者不得不思索通过怎样的激励手段,来获得最多的人力资本,于是以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应运而生。
什么是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即是在不同“人性”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激励理论,旨在协助企业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并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开掘人的潜能,以有效提升团队成员对经营绩效的贡献。
我国自古就开始对“人性”有了大量的研究。战国时的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理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孟子则倡导“人性本善”,认为人与生俱来的具备“良知”和“良能”。以上这两种“人性论”即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现代人们普遍认为,人的一面是天使,另一面是魔鬼。客观存在的使命感存在于每个人的生命中,使命感的激发可让人象天使般甘愿奉献,而魔鬼面又使人掉进备贪名好利的泥淖、不时面露狰狞。
从著名的赫兹伯格“双因激励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把“责任”视为重要的内在激励因素之一,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建立清晰的企业使命,并引导员工对“共同担当的重大责任”做深入的思考和感知,可有效遏制人们“贪欲”的无限膨胀,以避免企业掉入外在激励因素所带来的陷阱中。
组织有效使命的两大特征
明白了使命感建立的必要性,还要注意使命感的提出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它才能有效的从“虚”变为“实”,才能有效保证企业组织具备长久的生命力。
1、清晰的定义“责任”内容
这份“责任”如同灯塔,使组织在朝它迈进的历程中对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的调配做出取舍和选择。如:华为的使命是要成为世界一流设备供应商,为使资源聚焦在这一使命上,他们公开宣布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又如:GE的使命是成为世界最有竞争力的企业,让公司的每个业务都能在市场上占据前两名的位置,任何不能达到该要求的业务必须整改、出售或关闭,就是在这一使命的指引下,GE从1981开始,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通用电气的市值达到了45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排名从世界第10位升到第2位。
2、有效的使命感能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有效的使命感即能使人们有清晰的方向感,以目标做导向,还要带给人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力量。如: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使命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中国人除了幼儿几乎都明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是什么,那就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在这个使命的感召下,每个人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憧憬,在那个生活困苦的年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并不匮乏,每个人都感觉自己是“四化”建设这一伟大事业中的一份子。
确立组织使命始终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需要对此最终负责的人外,组织使命感的确立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授权他人,实践上,确立使命感,是考验组织高层领导人的关键时刻!(杰克.韦尔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