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培训师大联盟,欢迎您! [ 培训师入驻 ]    [ 会员登录 ]
找培训师,就上中国培训师大联盟
  
找培训师,就上中国培训师大联盟 找培训师,就上中国培训师大联盟
当前位置 > 管理文章 > 生产管理
张全磊:中国式现场管理7S之五--现场管理效果不佳的症结
作者:张全磊    分类:生产管理    来源:原创    时间:2009/2/26 22:18:44


  现场管理效果不佳的症结

    曾有许多人问道:中国企业尤其是老牌国企,数十年来也进行了多种管理提升活动,如TQC(全面质量管理)、定置管理、精神文明生产、IS09000、IS018000、行业标准贯标、六西格玛等,国外许多先进的思想、体系我们也都在学习。可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大中型国企的现场混乱不堪,许多规章制度如同虚设,员工有规定不按规定做的现象非常普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反思,中国的制造型企业之所以在现场管理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定位和方法上出现了偏差:

   第一,定位。

   许多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总认为现场管理就是做到整齐摆放、干净就好,"脏、乱、差"只是卫生问题,对工作的影响不会太大。例如,一些企业在接到上级管理者的通知--明天将有重要领导或客人来参观,于是各部门突击两个小时,将现场迅速变得十分干净、整洁。第二天,领导和客人参观后,纷纷夸奖现场管理得很好(其实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外行,可能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现场管理)。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企业上下都认为"我们就是生产比较忙,平时没有时间维护现场的状态;脏乱只是卫生问题,不会严重影响工作,与生产是两回事;工作不忙时,我们也可以做得干净、整齐,让领导和客人满意",而日本的企业则认为"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5S活动都做不好的企业不可能有好的现场管理"。良好的现场管理,正是日本制造业能够领先于其他国家的法宝之一。定位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中国企业对持续地维持良好的现场管理状态没有充分的重视。

    第二,方法。

    1.国内许多企业过于强调和依赖精神方面的作用

    精神确实很重要,但国内很多企业却过于相信精神及思想工作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热衷于口号、标语、文件的宣传及短暂的活动,过于依赖业绩考核的作用,而没有结合日常工作的具体做法,不注重过程,这对提升员工的品质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数十年国有企业的经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员工的素养太差"、"公司抓得紧、抓得严时,现场就干净、整洁,如果稍微不抓就反弹"、"如果员工素质高,应该主动维护现场干净、整洁的状态"这样的话不是在许多企业经常能够昕到吗?

   我曾在某工厂的墙壁上看到"下班休息好、上班工作好"的标语。初一看,似乎企业挺关心员工的,然而仔细一想,却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工厂没有准确告诉员工什么是"工作好",员工也无法理解什么是领导提倡的"休息好"。再例如,很多企业常用的标语"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也由于缺少必要的标准,我们无法给予其科学准确的评估,因而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上班时间接了5个私人电话,是不是"全心全意"?如果不是,什么样的人才是?谁能做到全心全意?作为管理者,你自己做到了吗?在许多企业,管理人员拿着不低的工资,却只知道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对工人高喊"要全心全意""要以企业为家""要有奉献精神",难道不觉得这些标语口号对工人来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吗?

    因此,我建议企业谈精神要有尺度,过多过杂没有意义,应该多谈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只要你接受这份工资,你就应该把工作做好。否则,你可以选择离开。"当然,作为各级管理者,也应该明确"工作做好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引导员工朝哪个方向提升,否则又与"注重精神"一样成为一句空话。

    企业的发展需要精神,但是不能仅仅只靠精神。当然,考虑到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国内企业文化的需要,某些标语还是可以考虑选用的。例如,"管理上的灵活或许是一种艺术,制度上的灵活绝对是一种灾难"、"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
 

 

张全磊 介绍
        
          张全磊 详细介绍
张全磊 文章
  张全磊谈企业优秀员工要有6种能力
  执行力的50条语录
  说服下属的八个绝招
  推行价值工程的五个原则
  如何用手势语进行沟通
  称职的员工需要记住的十句话
  中国式现场管理之五十二:高难度任
  中国式现场管理之四十六:不能改变
  中国式现场管理之四十五:怀着一颗
  中国式现场管理之四十四:授权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