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的最后一环
保证丰田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诀窍,显然不是几种车辆就能决定的。对于广州丰田来说,更为关键的是物流体系与生产线的无缝隙对接,这也是入厂物流的终极目的。
广州丰田采用JIT的模式组织生产。在厂外的物流过程中,台车物流已经实现了JIT,而飞翼车物流和集装箱物流因为物流周期的原因,只做到了推动式的批量物流,它并不是生产需求的真实反映,这两种物流模式真正达到JIT是在厂内通过多级物流操作实现的,图2是广州丰田厂内物流流程概要。
从图2可以看到,台车物流是进度引取,直接上装配线。而飞翼车物流和集装箱物流的零部件还需要经过厂内拉动式的物流才能最终实现JIT上线,主要的运作流程包括零部件开捆、安全库存、为装配线成套供给零部件等。
P-lane是progress lane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零部件的进度开捆区。广州丰田按每0.5小时1条lane来规划进度开捆区(与订单号对应),2班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有32条lane,物流现场有专用的指示牌来提示开捆作业,这个指示牌的数据与生产下线实绩时刻保持一致,决定提前或延迟开捆。P-lane用于飞翼车物流,集装箱物流的开捆虽然没有采用P-lane,但与其有相同的原理。
PC(product control)store是零部件的安全库存区,距离广州丰田50公里以外的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一般都安排进PC。PC设置的目的就是对应零部件发生批量性的不良或未到货。
虽然P-lane开捆或PC实现了小批量的进度引取,但是半个小时的量一下子涌到生产线上,可能会造成线侧同一工位箱子堆积,为此,丰田设置了SPS区,实现了对装配线彻底的JIT零部件供给。SPS是set parts supply的缩写,是指对装配线成套供给零部件。SPS区的零部件库存基准量在0.5小时到1小时之间。
零部件进入SPS有两种路径,P-lane和PC,前者每次运输批量1个订单的量,根据P-lane进度指示牌;后者0.5小时的使用量,根据循环看板。由于PC的进出都是进度控制的,所以PC在库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在出库时,SPS区首先接收到拣取零部件的指示,该指示是根据车辆顺序生成并按下线实绩控制进度。SPS区的物流人员按照指示在箱中拣取一套零部件,每套零部件都有一个专用的物流周转容器。物流容器在线上和SPS之间流转,使零部件小批量、多频次的送到线侧。需要补充说明的是,SPS区的设置也可应用于仪表板和门等总成件的装配。
不难看出,SPS的成套供应是采用了拉动式的引取方式,而且在引取量上做到了非常精细。
(以上部分资料由广汽丰田提供,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