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季羡林和另外一位受人尊敬的国学学者离开我们,我这个没有什么国学基础和知识,对二位学者不甚了解的人也觉得有点悲伤。 也许是联想到了国际营销的缘故吧。在拙著《出口营销实战》的最后一章,我曾写过这样一句话: 中国璀璨多姿的传统文化,必将孕育出契合世界各国人民在极大的物质和高科技产品满足之后的精神需求产品。这可能算是我所有的文字中和国学结合得最紧密的例子了。而当时写这段话时,还有一个认识是,中国的产品如果需要在世界上亮出自己的品牌,在品牌的内涵上,借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世界上的品牌很多,其内涵也丰富多彩,而如果中国要成为品牌大国,其实也需要中国的品牌有某种共同的底蕴,如果说美国的底蕴是高科技,欧洲是贵族,日本是品质,韩国是时尚与设计,那么中国的品牌是不是只能从传统文化中去发掘呢?
国学有很多经典,有很多智慧,有很多有智慧的长者和先贤,有很多隐藏的宝藏。记得曾经看一个纪录片,提到有一个叫汤恩比的历史学家说:21世纪能拯救人类的只有儒家学说和大成佛法。我想这句话绝对是有历史观的大智慧,不是用来抬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果是这样,我们中国的企业界是不是可以吸收一些儒家文化到我们的产品品牌,从而创造出中国品牌的独特内涵,以区别于目前在世的其他国家的品牌,而且这一定有助于帮助客户建设和谐的精神世界(这也是国学的很大价值),有助中国的和谐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推动世界的和谐。
如果要更好的纪念泰斗级的学者,应该阅读和应用他们的学术,那么我们做国际营销的人也要更多的从传统的文化中吸收智慧和营养,把传统文化应用到国际营销,也许能开辟一条不同于单纯追赶外国人已经玩了几十年的国际营销的新道路。让我们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