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突围系列之一:你的企业,“拐”还是“卖”
金融危机背景下,你的企业“拐”还是“卖”?
陈竹友
企业生存和运营的外部环境不可能一陈不变,就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番风顺一样。
今天,面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我们听到的声音中更多的是企业家的抱怨和忧虑。大家彼此之间在打听、探询从各种渠道和途径中得来的好坏消息,仿佛一夜之间曾经指点江山的企业家们一下地全都失去了原来的自信和清醒。面对这场“世所罕见”的环境巨变,我们仿佛谁也脱离不了被它左右和支配的命运。但是,作为企业家我们却应该比所有人都要更早地清醒过来,并准确地把握住生存与发展的时机。
2000多年前,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曾说过这样的两句话,正好解释今天企业家们的心态: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谁能是动荡不安的混乱中最先冷静下来并慢慢地清醒?谁又能在死气沉沉的环境下最先摆脱束缚并找到生机?
在这句充满辩证和阴阳的话语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似乎找到了一线生机。是的,当别人昏睡的时候我们最需要清醒;当别人失控混乱时我们最需要冷静。这也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的“当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那么,面对当今泾渭未分的经济环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思维去应对呢?
一、“拐”还是“不拐”
当赵本山在春节晚会上大喊“拐了!拐了”时,我们爆笑;
当今天所有的声音都在喊“拐了!拐了”时,我们却忧心忡忡。
赵本山喊“拐”时我们在笑,是因为我们谁都可以轻易地把他的把戏看穿;今天我们“拐”时的忧郁,是因为我们无法看清金融危机的本质,以及这场危机给我们倒底会带来什么灾难。
孙子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其实,对于我们今天绝大多数企业家来说,恐惧更多是因为我们对金融危机的未知和不了解。顺势而为的前提是知道未来发展的趋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准确地了解、把握这场金融危机的本质,就一定可以利用危机、顺应危机、驾驭危机,甚至控制危机。
经济与海潮一样,它都是此消彼长的。物理学中的“熵定律”在经济学中当样有效,当美国最先引发的金融危机正汹涌澎湃地向我们身边涌来时,我们无法逃避。就象海啸冲击上岸一样,离海啸最近的地方一定冲击波最大、受损最严重。所有与美国经济关联程度越高的国家,他们受到的损失也就越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外贸、内需和国内投资。而外贸是中国这三套马车中动力最足、承载最多的一驾。这也是我们外贸出口企业之所以受伤程度最重的主要原因。
同时,在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内需、投资和外贸基本上是三分天下。当外贸受到严重影响时,原先外贸出口的生产产能和外销产品势必要掉头向国内来抢占市场,这样在2009年中国国内的内销企业的阻击战也一定会打响。当两支原先井水不犯河水的部队突然间在狭路上相逢时,同产业、同行业间的企业大火拼已无可避免。
导致这场“战争”停火的条件,看来只能是西方经济的再次复苏了。
如果说美国经济,包括相关联的西方经济短期内无法复苏的话,我们的外贸出口企业“拐”还是“不拐”?
如果说上述条件存在,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话,作为内销的企业“拐”还是“不拐”?
如果说外贸和内需企业都“拐”的话,请问大家往哪里“拐”?下一个市场在哪里?
下一个“蓝海”又在哪里?
这些问题,正是困扰我们企业家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答案也正是我们企业家苦思不得其解的。
二、“卖”还是“不卖”
从三月份开始,媒体不断在报道国内企业家“失踪”或“跳楼”。媒体报道一部分出于职业职责,另一部分出于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态。而我们的企业家却全部充满了悲情。
今年12月11日,奔驰汽车的全球生产线宣布停产一个月,美国三大汽车公司至少有两家濒临破产,日本三大汽车工业更是严重到福田康夫所说的“影响国家生存”的地步;
全球能源价格下跌,石油从最高峰的130美元一桶到今天的30多美元一桶,淡水河的铁矿石不再落井下石、漫天要价了,煤炭产业开始滞销了,纺织原料开始下跌了。。。。。。
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连续跌停板,但美联储却发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消息:美联储正在加紧印刷美元,大有美元变“美纸”的势头。很多人看不懂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美国在1929年就是利用美元贬值渡过美国国内经济危机的。那么,现在的人民币贬值会是过渡吗?如果美联储加紧印刷这种充满诱惑和恶毒的钞票的话,未来中国企业又将会面对怎样的危险?
中国国内连续的保增长策略史无前例,连续七次的降息仍在持续,还可能会有更多的刺激方案不断出台。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政策的坚定不移,让企业家们更是如坠五里云雾,不知道何去何从。国内今年曾经流行过一部电影叫《向左,向右》,这个片名的寓意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没有一家企业可能用有限的资金去和无限的危机相抗衡。面对我们无法预知的将来,不管是外贸出口企业,还是内销企业,无法经营只能倒闭或变卖。卖也许可以赚回本钱,不卖有可能鸡飞蛋打。“卖”还是“不卖”?
如果“卖”的话,卖给谁?
如果不卖的话,我们又将如何寻找突破重围的路径,如何渡过这不知尽头的严冬?
三、“拐”出危机、“卖”(迈)进蓝海
生存在金融危机里的中国企业,谁都希望自已能尽快找到一条走出危机的捷径,谁都希望能开发出一片没有危机的市场。其实这不是不可能的,经济史上有的是这样的先例。比如李嘉诚在香港经济危机时的长江实业,比如巴菲特最近的战略投资选择等。
危机之下的企业,只有主动变异,不能坐以待毙。危机下的企业该拐的必须拐,不想卖和卖不掉的也只能拐。
听起来像是废话,但我们只能这样说。因为企业与企业的性质不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个性特征不同,企业与企业所处的产业、行业不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不同。笔者不想哗众取宠,更不想不负责任地告诉客户(曾经和正在接受我们咨询的企业家)“前途一片光明”。但机会对于每一个企业却也是均等的!不同的是这种机会需要依靠每个企业自身的能力、实力、特征、优势,以及经营者的决策和睿智才能获得。
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里,笔者将根据我们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资讯,以及对经济环境走势分析和预测,与广大企业界、学术界的朋友共同切磋,希望能给我们的企业家有所帮助,也希望能与更多的专家、学者一起交流、指教和探讨。
有兴趣的朋友请关注作者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拐出危机之:麦当劳为什么不怕金融风暴?》
作者:陈竹友,中国企业发展能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企业发展能力体系管理咨询理论创始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特聘讲师,清华大学总裁高级研修班专家讲师, 商曌管理咨询公司首席知识官总经理、CKO, 《企业成长密码》作者,著名管理咨询师、企管顾问、MBA/EMBA能力战略指定讲师。
主讲课程:《企业密码-基于企业发展能力的基因战略》、《企业基因战略-构建企业明天的竞争能力》、《高级管理者必备的八大能力》、《基于过程的目标与绩效管理》、《团队执行力》、《执行领导力》、《管理艺术与管理文化》、《危机突围》等。
邮箱:hmchen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