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介绍的操作程序是针对评价者来说的,是一种运用评价中心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对于评价者来说,运用评价中心技术一般遵循下列操作程序。
程序l:确定评价中心活动中所要测评的素质项目。
程序2:对于每个素质项目,找出一些便于区分与辨认的代表性行为。
程序3:对于每个素质项目,确定不同水平等级区分的标志,确定评分标准。
程序4:根据拟聘职位要求和评价标准,选择适当的评价形式。如果确定了七项评价标准,针对每项评价标准,最直接的评价形式如下。
(1)行政管理技能。文件筐测验。
(2)人际关系技能。无领导小组讨论。
(3)认知能力。智力测验、纸笔能力测验。
(4)绩效的稳定性。文件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
(5)以工作为定向的激励。投射测验、谈话和模拟方法。
(6)职业能力倾向。投射测验、谈话和个性测验。
(7)独立性。投射测验。
程序5:制定评价中心活动需要的有关方案/计划与实施要求。
程序6:观察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每位评价者一般要观察评定1~2名被评价者的行为表现,每名被评价者由3位评价者观察评定。观察评定时要求每位评价者用客观性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具体行为现象,不允许做任何解释。观察评定的内容一般规定为那些与测评素质相关的行为。这些内容也可以事先以评定表格的样式固定下来。
程序7:对所记录的行为进行归类。评价者记录完所观察的行为之后,要立即进行归类,把每一行为表现归类到相应的素质测评项目中。素质测评项目及其内容特征一般事先有统一的规定。
关于归类的项目,美国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他们调查了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发现项目数一般在12~18个之问,大多数人趋向于11个,但如果要想提高观察评定的效果,则以7个项目为宜。
程序8:给每个素质测评项目评分:评价者归类了所有的观察记录的行为之后,要对每个素质测评项目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素质特征、被评价者行为表现以及评分规定逐项评分。评分一般为0~5分不等,共6个等级。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5分:被评价者所表现的素质远远高于工作本身的要求。
(2)4分:被评价者所表现的素质略高于工作本身的要求。
(3)3分:被评价者所表现的素质达到工作本身的要求。
(4)2分:被评价者所表现的素质略低于工作本身的要求。
(5)1分:被评价者所表现的素质大大低于工作本身的要求。
(6)0分:被评价者所表现的行为根本没有显示出实际工作中所要求的素质。
程序9:指定观察评分人报告评定结果。所谓指定观察评分人,是指对被评价者事先安排好的3位评价者(甲、乙、丙)。3位指定观察评分人依次向其他评价者报告自己对被评价者观察到的行为和归类过程,以及每个素质测评项目的评分和总体评分(在项目评分三础上作出的)结果。只有3位指定观察评分人一一报告完毕,才能进行另一名被评价者报告工作。
程序l0:其余评价者记录报告中的有关事实。当指定观察评分人报告自己有关某被评价者的评定情况时,其余的评价者在事先制定好的一张特殊的记录表上记录某些重要事实,并在此基础上独立地就每个素质测评项目做出自己的初步评定。评价者们可以向报告人提问以澄清事实,但是,不能讨论也不能对报告者在该点上对评分的解释提出质疑。
程序ll:要素综合评分。每位评价者听完了3位指定观察评分人的报告后,根据自己记录的事实,对每项素质测评的分数(自己评定的与别人评定的)进行独立的考察,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所有项目的测评结果,评定一个总分数。在综合评定总分数的过程中,要考虑不同项目的权重,不要对各个项目简单平均地求出总分。
程序12:每位评价者对每个人的评分结果列表(得分平衡表)比较。采取表格形式记录评价者对每个人的评分结果。表格按被评价者逐个记录。表格的左边列素质测评项目,从上到下排列;表格的上端横栏,从左至右逐个列出评价者的名字;表体内是每位评价者对每个项目的评分;表格最下面一栏(行)是每位评价者的综合评分。在这张综合评分表的记录中,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一目了然。
程序l3:评价者讨论。公布每位评价者的评分结果后,评价者们应该就不一致的地方展开讨论,直到达成一致意见,当然也可以采取平均分数代表大家的一致意见,但一般很少这样做,因为讨论不仅仅可以达成一致意见,而且也可以更深入地认识评价对象,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程序l4:做出其他评价。除表格中规定的测评项目外,评价者还可以就其他仍重要(突出)的素质,如智商、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创造力水平等做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