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培训师大联盟,欢迎您! [ 培训师入驻 ]    [ 会员登录 ]
找培训师,就上中国培训师大联盟
  
找培训师,就上中国培训师大联盟 找培训师,就上中国培训师大联盟
当前位置 > 管理文章 > 个人修炼
人生五大境界和五大飞跃
作者:王文明    分类:个人修炼    来源:原创    时间:2012/10/10 17:52:39
老子在三十三章中用简练的文字讲清了人生的五个境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首先是知人与自知。自知更难于知人,知人的人聪明,而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叫高明。茫茫人海中有多少能够做到知己呢?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无法自知,陷入挣扎一生的状态。自知是很难的,难在知道这一生命的个体来自何处,为何而来,而又要去往何处。自知要从知道自己的生命能量本源、个性、能力、从父母而来的基因继承开始,继而知道自己的外部环境,知道去创造有利于自己的环境,知道广交朋友,建立强大的人际关系,知道去交流沟通,赞美别人,知道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知道感恩和回报。

  

   人生的第二个境界为约束个体的欲望。老子在自知的基础上又提出胜人与自胜。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而能够克制各种又诱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老子在不同的章节强调了这一点,“见素抱朴,少私寡欲”(19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29章)。老子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要人类清楚,宇宙就是由人类看不见,摸不到的纯意识能量本源的物质显示而来,它处于一种动态的呼吸平衡之中,呼出的是物质显示,吸入的是能量转换。人居其一,而且人具有其他野生动物都不具备的,意识能量本源赋予的思维能力,而这一能力放在有限的生命循环中,往往被全部地应用于获取和满足个体的欲望,而这一欲望首先是与纯宇宙意识能量相对应的,是为个体的,是无尽头的。人的生命形态及循环也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人的满足也从物质的满足不断升级,才最终达到精神的,更深层的满足。因此,要实现这一平衡与和谐,人类的焦点应该是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点,而不是一味地陷入物质欲望,不能自拔。纵观人类的历史,人类恰恰是从无限地追求欲望,不断地杀戮,抢夺,到今天更倾向于交流与沟通,专业一点的名词叫“斡旋”。而每次人类的启蒙也无不是先从思想开始,正确的,符合本源意识能量的思潮引领人类跨过一个个台阶,从火的使用,到种植与饲养,到机器革命,到信息化革命,人类的未来毫无疑问仍然要向最终认识本源迈进,无非是还需要更多次浪潮,新能源,健康与养生,绿色地球,直至意识能量与天道合一。人的贡献也无非是承上启下,用一个个点最终连接到认识天道。如此说来,人如何能克制个体的私欲,而更多地用于服务于人,为大众提供服务,回馈社会,以致于更多地,积极地认识和符合天道而为才是真正的强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强者,无不以克己为公为基本的标准,也是人类公认的为人之德。人类的文化,无不以此为主题,人类的各种文化,宗教也都以此为主旨。中国的另一个圣人——孔子,也曾经高谈“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贡献是认识天德,称其为“仁”,并把天德格式化地用于人类修身之中。需要强调的是,孔子这里所说的“礼”并不适合片面理解为周礼,孔子这里所说的“礼”是天礼,即天德,即道,纯宇宙意识能量的德性,即今人所讲的“天理”。孔子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之处就是总结,认识了天礼,并坚定不移地在乱世中去弘扬天礼,将天礼用于育人之中,创立了中国的儒家学派。而儒家最终导致把妇女的脚裹起来,其罪过实在不应强加在孔夫子头上,以致于最终高喊出“打到孔家店 ”。天礼是动态的,任何僵化都不会是生机勃勃的。孔子十分清楚这一点,孔学的僵化,以至于后来的偏离,实属后人,后代,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和管理而使之僵化的。不然,孔子学说一打就倒,而不可能泛泛2500多年后仍被称为“圣人”。

 

   老子的第三个做人层次谈到富与满足。他说,知道满足就富了。这里需澄清的是两个概念。首先是知足,知足是人层次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另一个概念为满足,满足便是幸福,而幸福是应体现于下面的一个公式:

      幸福值=财富(物质+精神)/欲望

 

   在这一公式中,分子物质财富与分母欲望成正比,物质财富越大,欲望也就越大。因此,无法实现真正的满足,需要精神部分加以调整。精神财富与欲望成反比,精神财富可以克制欲望,也便可以实现满足。真正在寺庙打坐,敬佛的人没有任何物质财富,也不去追求物质财富,可他的幸福值是高的,因为他们与本源意识能量在一起,他们是人类与本源交流的桥梁,常人没有这个定力,也不可能要求常人具有他们的意志,但常人能够找到一个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也就可以幸福满足了,而不致于生活在时刻地不满足之中了。实际上,当人类呼吸着就应该感恩和满足了,因为空气、阳光和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类没有用太大的花费就在用了。仅这一点就应该感恩,并思考回馈了。

 

   在这一基础上,老子进一步引申讲到做人的第四个层次,人的志向与根源。在这一个层面上,老子首先讲到有远大目标的人可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迈向目标。而志向又有不同的层次,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短暂的,有长久的。在找到最终的志向之前,要首先“不失其所”,不失其所才可以长久。从人类具有语言与思维,区别于野生动物群那一时刻起,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人生的目标是什么,我是谁,我生命的意义在何处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由这个命题的不同解答,人类的各民族建立了不同流派的宗教,图腾。这一做法使不同种族的人类减轻了肩上的压力,而简单地将那人类不可见的能量转化为图像的崇拜物。敬拜便可以解脱,行善受到表扬,死后也去天堂;做恶受到惩戒,这一惩戒是道德层面的,死后也要受苦去地狱。这一深层的信念体系支撑着人类,抵制着个性欲望的宣泄,起到了一个与物质平衡的作用。而人类的善与恶又基本源于本源能量的特性,给予而不去掠夺,奉献而不索求。人性的品性也大都体现在这里。逐渐地,人类在崇拜的基础,对这些根本的解细化,并产生了哲学,又因各自的观点与理解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出现了不少哲学家,但其结果却是互不相让,固执己见,并且由此产生摩擦,摩擦无法解决,最终用武力解决。人类知其所是一个核心的课题,人类也在人类的历史中不断地接近这一课题的答案。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去知其所便是追自己的根源,人的生命源于父母,源于母亲的子宫,而母亲又源于母亲的母亲,一直追寻下去,便是始祖,再追下去,便是人类没有语言和思维的野生动物状态,与其他野生动物一样,再下来就回到海洋的各种生物,在下去便是细小的生命体,在下去便是尘埃微粒,再下去便是微粒的微粒,再下去便发生能量的转化,由物质能量转化为意识能量,能量的波处于强大的振动状态,能量的波不断地沉淀,归于最终的沉重与寂静,而由静极又开始了微动,振动,频率不断加快,新的循环又开始了。由此可见,宇宙本身处于这样一种循环之中,处于一种无限的动态循环平衡之中。而其基本的定律就是一呼一吸,呼出的是物质显示,吸入的是物质幻灭,回归到意识能量本体,中国传统的阴阳图恰恰完整地体现了这一点。老子的道德经恰恰在道篇明明白白地讲述了这一循环体系。而在这一变化之中,又存在一个基本的规律,这一规律便是,“0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基本的模式是永恒的。中国的易经,恰恰总结了这一规律,并用这一规律模式化为两个基本的符号,即“阴”与“阳”。宇宙间无论表象多么复杂,其根本无不归于这个基本的模式上,恰如宇宙间的一切有生命体,无不存在呼与吸,而生命的繁衍都不脱离阴阳两性的相交。因此,人类首先的意义是承上启下,所有出现在这个宇宙间的生命体,都体现了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一个繁衍生息的作用。而人的根源与物质世界中的一切是同宗的,是一种人类看不见的能量体,这一能量体有着自身的规律,而人的最终使命是了解这一规律,按这一规律去行为。在更高的一个层面就是效仿这一规律的根本品性,用人生的一个小的循环体现这一规律的根本品性。当人类整体感悟了这一规律,追求到这一本源之际,人类才有可能形成统一的理念,才可能放弃一个个“小我”的概念,首先不断地打破“我”,“我家”,“我族”,“我省”,“我国”,形成地球理念,这便是人类面临的新的浪潮。这一浪潮是必然的,而人类恰恰行进在这一道路上。自然规律的本体设计正是如此,将意识能源以语言和思维的形式植入某一动物类上,而这一天赋由人这种动物来承担,这就形成了一个宇宙基本规律的模式,便是无限宇宙能量的永恒与有限生命的循环,整体与个体,大公无私与唯我独尊,这一模式的最终答案由小我的彻悟而结束。由此可见,人类今天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人类今天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环境的变化都十分自然而然的了。人类所要做的就是按着规律去感悟,以达到最终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到来之前应该是地球人成为一个团体,地球人形成一个团体之前就是统一的,符合规律的理念,在这之前是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拓宽,交通与交流更加通畅,全球网络开始形成,互联网恰恰是这样一种形式,形成了统一的地球脑力库——地球图书馆,在这之前是人类追求物欲的极点与精神思考和感悟不断地增多,在这之前是机械革命,之前是农业革命,之前是部落,之前是……。从这个角度去感悟,人类的祖先是一致的,人类的使命是一致的,人类与宇宙间的动植物,与尘埃微粒都是同源的。因此,人类的第一课便是感恩与谦卑,便是尊重,尊重其他生命形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生在承上启的大舞台上,存在着四种关系,已故的国学季羡林老先生讨论了三中:一是人本身的精神本源与后天自我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是人与宇宙间万物的关系。而中华始祖用易经,道德经告诉我们第四种关系是人与宇宙物质万物本源的关系。在更早之前,没有语言文字之前,约在公元8000之前,中国,印度的古人还有一个实际的与本源能量交流的桥梁:中国的导引,吐纳术;印度的瑜伽。处理好这些关系,人便最终获得了自由与享乐的基本,也是人类这种动物的天然使命之所在。能够知其根源才可以长久的意义恰恰就是在这里,而由此才可以有长久的,永恒的,全球的,正义的志向。

 

   老子在阐明上述四种做人的层次上,最终提出了第五个层次,“死而不亡者寿”。人的物质肉体已离去,但其思想与精神结晶留在以后的生命循环之中,才是永活人间,才是长寿。老子在这里做了最终的总结,回顾历史,也恰恰是如此,一串串闪亮的名字留下来,“释迦摩尼,老子,孔子,亚里士多德,牛顿,贝多芬,爱因斯坦”等等,人类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那些死而不亡的人。人类活在世间,躯体的背后就是一个思想意识能量,而这一能量就是要行动,要吃,要喝,要展示,要有成就,最为基本的两个功能就是“食,色”,要吃饭,要繁衍。在此基础上,要积累财富,要有车,要有房,要有名牌,又有钱花,在物质层次追求至极时,又开始了新的一个层次,精神层面的追求,要有名气,要别人尊重,要有感悟,要有感悟的总结。这感悟的总结也有各种渠道去体现,可以用金钱回馈做公益事业,可以出书,可以绘画,可以谱曲,可以制工艺品,可以品茶,可以参禅打坐,可以去寺庙,可以收养儿童,可以旅游,可以探险,可以组织管理社会团体,可以回归自然,可以保护动物,究其根源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物质的就是积累更多的财富,精神的是对宇宙本源能量的感悟。而在精神层面上能够永恒就是体现在本源的存在。由此可见,人是处于规律之中的一个循环体,其生不可以选择,其去也不可以选择,可以选择的便是朴实真诚地去体现,经历生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去有所感悟,形成积累,而在积累中精神层面的结晶更为有价值。死而不亡不是追求而来的,死而不亡是去感悟,在感悟的基础上去按规律而行为,这是人类的最高境界。有些人生时贫困,死后百年又重活于人间,梵高就是这样的人;也有人活的简朴快活,老子、庄子就是这样的人;也有的人活的清贫,但一直坚定,为人类留下精神食粮,释迦摩尼就是这样的人;也有的人为人类自由而战,林肯就是这样的人;也有的人感悟到规律,把这一程式告知了人类,神农、爱因斯坦、牛顿就是这样的人;也有的人治病救人,华佗就是这样的人……

 

   人活着是件简单,又很复杂的事,完全要看这个生命体本身,也不靠神仙,皇帝。但有史以来寻求生命真正意义的方向大都是向外去寻找,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人类所需要的是一个彻底的转变,向内看,向内挖掘,收获的是无限。。。

 

 

王文明 介绍
        北京大学客座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曾任加拿大温哥华商业理工学院院长,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历经中西企业管理及商业实践,旅居国外十几年,曾从事教育,地产,矿业等多个领域的企业经营与投资,现任北京凯昂投资董事长。
          王文明 详细介绍
王文明 文章
  《道德经》与企业领导人的潜能开发
  企业何以基业长青
  《道德经》与企业员工解压修炼
  学会用减法
  向老子学习中国科学发展的新路
  从《道德经》中寻找企业基业长青之
  以道御商 以商养道
  道德经与企业团队建设
  企业家精神
  《道德经》与企业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