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大联盟,欢迎您! [ 培训师入驻 ]    [ 会员登录 ]
找培训师,就上培训师大联盟
  
找培训师,就上培训师大联盟 找培训师,就上培训师大联盟
当前位置 > 管理文章 > 企业管理
人+制度+创新
作者:郭咸纲    分类:企业管理    来源:http://gmso.blog.sohu.com    时间:2006/8/14 11:11:23

   

      外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笼子里关着六只猴子,笼子顶上吊着一串香蕉。每当有猴子想去摘香蕉时,都会有人在旁边用水喷这只猴子。时间长了,这些猴子似乎都明白了那串香蕉是不能碰的,没有一只猴子再去打那串香蕉的主意。这时,用一只新猴子换出笼内的一只老猴子。新猴子看到香蕉,便准备去摘,还没等它跳起来,就被原来的几只老猴子打下去了。反复多次后,这只新来的猴子知道了那串香蕉是不能碰的,再也不去打那串香蕉的主意了。这时又用一只新猴换出原来的一只老猴,新猴欲摘香蕉,又被打下去,其中打的最凶就数在它前面新换进的那只猴子,因为这只新猴认为每一只新进来的猴子都要经过这样一个挨打的过程……如此更替,最后将六只老猴全部换成了六只新猴,但这时再没有一只猴子去摘那串香蕉了,不去摘那串香蕉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
     G管理模式把这个故事又发展了一步:有一天,来了一只智慧猴,看到笼子顶上有一串香蕉,不禁纳闷:这串香蕉为什么没有伙伴去吃呢?他没有马上去摘香蕉,而是私下问其他的猴子:“你们为什么不去摘那串香蕉?”这时已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了。智慧猴便召集众猴开了一个会。智慧猴问:“你们想吃那串香蕉吗?”众猴曰:“想!”“那为什么没人去摘呢?”众猴面面相觑。智慧猴沉思了一会,说:“你们要想吃那串香蕉,那就得听我的指挥。张三、李四你们两位跳起来摘一下香蕉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们愿不愿意?”“愿意!”两猴跳起后还没摘到香蕉就被笼子外面的人用水枪喷射下来,噢,原来是有人不让我们摘香蕉!这时智慧猴又问大家:“你们想吃那串香蕉吗?”众猴齐呼:“想” 智慧猴说:“我有办法让大家吃到香蕉。”众猴鼓掌通过让智慧猴成为它们的首领。智慧猴于是说:“要想吃到香蕉,我们必须约法三章,第一、大家要听从我的指挥;第二、大家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第三、利益共享,不管哪位首先摘到香蕉大家要共同分享那串香蕉。大家赞成不?”众猴鼓掌高呼:“赞成!”于是,智慧猴带领大家设计了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大家一起跳起来摘,一个被水喷下来,还有第二个、第三个;第二套方案是,搭建一个猴梯······”在智慧猴的领导下,众猴终于摘到了那串香蕉,美食了一顿。

上面的故事引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管理模式?
2.什么是好的管理模式?
3.什么因素决定管理模式的成功?
4.怎样建立管理模式?

一、什么是管理模式?
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性形式或固定格式,与管理模式有关英文的表达有:Management System (管理交流)和Management Model(管理模型)。
我们给管理模式的定义是从特定的管理理念出发,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可以用公式表述为: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系统结构+操作方法,可简单表述为:
管理模式=理念+系统+方法
MS=f(i)+f(o)+f(s)   (IOS模型)
其中MS:Management System
I:Idea/Ideology
O:Operation/Organization
S:Stratagem/Strategy

二、什么是好的管理模式?
好的管理模式的重要标志是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用G管理模式的观念是其具有根据场态进行场变的特性。于是G管理模式将IOS模型发展成IOS-X操作系统模型。
管理模式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这样,这种管理模式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决定管理模式成功的因素是什么?
组织成员的内在动力决定管理模式的成功。这种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对人的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或者更严格来说是对人性的一系列假设决定的。管理的出发点是人性,对人性的解读和对人的认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因此,决定管理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人性假设,并以此衍生出来的对人的认识和团了的动力源问题。

四、怎样建立管理模式?
建立管理模式的核心“人”和由这些个人组成的团队。

    G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人+制度+创新”。通过人,组成一个高素质团队;通过制度,运行一个高效的团队;通过创新,使团队不断完善和升级。在这个过程中,团队的形成和领导者的诞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团队是一个领导者领导的团队,企业像企业家,建立管理模式首先要从企业家开始。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新一轮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挑战和压力也更加严峻,同时,在管理实践中,很多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经常会遇到一系列管理困惑: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人性如此难以把握?
为什么说管理是慢变量?管理的效果为什么难以衡量?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为什么说“点子时代”已经过去?怎样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管理体系?基点是什么?
经营和管理的分界线是什么?怎样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管理有无最优境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世界著名管理专家、G管理模式创始人、企业自我管理平台创始人郭咸纲教授十几年来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潜心研究的成果---G管理模式,通过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和中外著名企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全面研究,结合中国特有的文化积淀,构建起造就中国卓越企业的管理模式,它是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

G管理模式
    G管理模式从“多维博弈人性假设”出发,用12个子模式构建了G管理模式的总体框架。用IOS-X操作系统全面找到企业管理活动的作业空间和思路。

       G管理模式中的“G”是英文“General(通用)”的缩写,意指该模式包含了众多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共性内容,是一套“人性化通用管理模式”。G管理模式(General Management System)定义为“人性化通用管理模式”。

     G管理模式在充分研究世界管理发展历史,辩证地分析当今企业管理现状,对比了中外文化、伦理及道德差异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尊儒崇变、善思博进为其人文思想背景的管理体系,其既可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又可以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思想武器。

     G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可简述为“人+制度+创新”,其基础理论是“多维博弈人性假设”,并建立起自己的基本模式体系——标准型场变管理模式和IOS-X操作系统模型。G管理模式----标准型场变管理模式中的“场”为“企业现状”,而“变”则为“企业现状”之“变”,实为存企业之“长”,“变”企业之短,融模式于企业,形而上而又形而下之,且由始至终贯穿“人+制度+创新”这一核心思想。

      G管理模式认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管理之本,制度是企业管理之法,创新是企业管理之源。人使企业能够存在,制度使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创新使企业经久不衰。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体系中才能真正做到尊重人性,人和制度是企业两把永恒的管理利剑,企业中的一切管理矛盾源于人和制度,最终也将被“人+制度”解决。创新则是形成更高“人+制度”模式的重要途径,所以完整的管理模式就是“人+制度+创新”。

 G管理模式是在多维博弈人性假设的基础上对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进行思考后提出的一套管理模式。在管理中,人的行为表现具有多维性,比如对工作、生活、社交、爱情、婚姻、家庭、事业等方面的取向有轻有重,也许这个人在生活上是懒懒散散的,但是在工作上却有可能是积极进取,而反过来,一个工作上不十分用心的人,却有可能对生洗充满了罗漫蒂克的梦想,而同时,一个人总是随时关注着周围的人群的变化,一发现自己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 ,在特定的管理场合中,管理行为人根据其他行为人的人性表现调整自己的行为取向,从而形成管理互动。G管理模式就是对多维人进行人性重朔,同时在管理系统中进行制度变革,进行全面创新,使管理系统在更高的层次上运行,因为管理过程就是管理者根据被管理者人性变化和管理环境变化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知识经济时代正是人本回归的时代,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卓越管理模式要工于对人性的深入研究,顺应人性、弘扬人性,并使之成为一切管理理论与行动的基础。人具有多面性,他既表现在勤劳、勇敢的一面,又表现在懒惰、自私的另一面,在企业劳动的人就是带着他的这种多面性参与企业各个环节的活动,而且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要正确的认识人性的内在规律,以便实现管理中的最优境界。首先,我们要认清楚,人是企业之本,既是企业的执行者,同时又是企业的决策者,无论是谁,只要是企业中人,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充分的认识企业中人的价值取向,以便做出一些正确的引导,既发扬人性善的一面,又充分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管理环境与不同的管理场中,要根据行为人的多种价值取向进行人员的最优化整合,使行为人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协调一致的做好工作。

  制度是管理的必经之路,是管理赖以生存的依据,是人类管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次升华,它摒弃了以往在管理活动中对人性的制约与束缚,G管理模式则恰恰相反,它提倡以张扬人性为重要途径,注重顺应人性取向标准,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勾通与协作,把人的多面性导向管理与制度管理有机的联结在一起,同时以创新为目标,以“引导”和“解放”而取代旧式管理中的“管”,用顺应人性的方式对每个人的优势及潜能做出最大程度的激发,使他们能发挥最大程度的创造力,使管理主客体和谐、高效、有序、统一,从而达到了G管理模式所追求的管理的最优境界。

  G管理模式的人文理想使人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它使人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为企业获得“多赢”提供了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也为企业的经久不息创造了条件。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全面再现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久的发动机,是企业经久不衰的永恒主题。一个企业的创新是在企业第一领导人企业家的带动下进行的,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是不会带出一个创新的企业。
  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基于三个平台:第一是忧患平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第二是理念平台,企业是服务社会的活动组织,第三是管理平台,管理就是将一件事做1000遍。在这三个平台的基础上企业家系统思考基创新安排,进行创新布署,开展创新活动。

  进入WTO后,中国的企业家日益感到竞争的压力,颇有“狼来了”的感觉,在经济实力上比国外的企业相距甚远,在市场操作经验上也感到力不从心,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企业家应首先具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指引下,企业家进一步反思自己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上的漏洞,进而对其进行改造。

  由于企业是服务于社会的经济组织,企业家必然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思考环境、思考资源、思考未来,将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使企业进入到资源经营的境界。

  管理就是落实,同样的政策,同样的制度,同样的计划,不同的团队去执行,其结果会产生巨大的差异。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企业能够落实创新安排的团队,落实是管理中最大的管理。
  维持是用老办法解决老问题;
  保守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
  改善是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
  创新是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全面再现。

郭咸纲 介绍
        
          郭咸纲 详细介绍
郭咸纲 文章